
走進市縣
Walk into the city and county
高邑,是一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充滿魅力和希望的城市。據境內鳳凰山出土的石斧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活;古稱“鄗”,春秋時期屬晉國,戰國時期先后隸屬于趙國、中山國;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高邑城南“千秋臺”登基稱帝,詔改“鄗”為“高邑”,縣名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時也涌現出許多杰出人物。明朝“東林三君”之一吏部尚書趙南星為高邑縣東關村人。境內現存中山國房子郡遺址、劉秀登基臺、南星書院等歷史文化遺跡。高邑腰鼓、南巖亂彈、莊頭剪紙、哨營貓頭靴等民間藝術及傳統手工藝分別被列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邑縣轄5鎮,107個行政村,人口20萬,耕地33萬畝。2020年高邑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1.5億元,增長4.6%;全部財政收入完成7.68億元,增長11.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03億元,增長9.5%;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5億元,增長2.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0360元、16371元,同比增長4.9%、7.1%。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6378億元,同比增長8.9%;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6048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8285萬元,同比增長5.2%、8.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17034元、9023元,同比增長8.8%、13.5%。糧食總產達到16.4萬噸,增長3.9%;(2021年8月30日)
INVESTMENT POLICY
招商政策
產業扶持
人才獎勵
稅收獎勵扶持
外資企業專項政策
INVESTMENT CARRIER
招商載體
LEADING INDUSTRY
主導產業
旨在鼓勵和吸引國內外裝備制造產業,促進裝備制造產業高科技發展化,重點加強水資源、工業廢棄物、廢氣、生活垃圾的循環利用系統構建,引入先進的生產模式,根據產業特點,制定裝備制造發展政策,促進產業發展升級,服務經濟,為區域內裝備制造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撐和項目支撐、人才支撐。建立港口機械、石油鉆探機械、冶金設備、工程機械和汽車、船只修造產業基地。
圍繞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研發、新能源新材料研發、裝備制造研發、軟件與等門類,全力打造科技研發產業集聚區,已形成了涵蓋人才、研發及產業化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體系,積極吸引和支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著力打造完整的電子研發產業鏈,并圍繞產業鏈培育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電子研發產業集群。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的科技新區,為企業提供高效、周到、優質的服務。
堅持“跨越、特色、集成”的指導思想,按照整合醫藥科技、產業資源,建設國內一流、現代化、國際化高科技生物醫藥園區,推動醫藥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謹慎決策、科學規劃、合理安排、穩步實施,在圍繞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項目服務與物業管理水平、強化企業化運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強產業園管理,提高園區服務質量和水平,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總體發展思路是以農副產品加工為基礎,以特色高科技食品制造業為動力,依托本地資源優勢,以當地的特色農、水產品為原料,發展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食品工業園水、電、氣、供熱、排污、電信等配套設施齊全,已完全具備項目落戶條件。園區按照“國家級、生態型、園林化”的設計要求,著力打造一片綠蔭下的食品工業園。
圍繞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研發、新能源新材料研發、裝備制造研發、軟件與等門類,全力打造科技研發產業集聚區,已形成了涵蓋人才、研發及產業化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體系,積極吸引和支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著力打造完整的電子研發產業鏈,并圍繞產業鏈培育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電子研發產業集群。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的科技新區。
提交成功
招商人員會在1-2小時內聯系您,
請您保持電話暢通!